亚洲aⅴ无码乱码在线播放_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_中文字幕欧美熟妇一区_亚州αⅴ无码中文字幕

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當代日常文化研究系列 日常生活的啟蒙者
图宾根学派的旗手和掌门人,一个人改变一个学科
ISBN: 9787549553105

出版時間:2014-05-01

定  價:59.00

作  者:(德)赫尔曼·鲍辛格 著 吴秀杰 译

責  編:马希哲
所屬板塊: 社科学术出版

圖書分類: 文化研究

讀者對象: 大众读者

上架建議: 民俗学,文化研究,学术传记
裝幀: 精装

開本: 32

字數(shù): 277 (千字)

頁數(shù): 336
圖書簡介

這是德國當代民俗學家赫爾曼•鮑辛格(Hermann Bausinger,1926— )的一本對話體學術傳記。鮑辛格是戰(zhàn)后德國民俗學的發(fā)展進程中最具深刻影響的人物之一,被稱為“日常生活的啟蒙者”,作為德國民俗學“圖賓根學派”的旗手和掌門人,他的個人業(yè)績足以左右一個學科的發(fā)展走向?!皥D賓根學派”聚焦在社會、文化和歷史三者重合閾限內(nèi)的日常生活。對這樣的日常生活的啟蒙也是通向解讀社會結構、歷史進程和個體物質(zhì)與精神再生產(chǎn)的出發(fā)點,是理解肩負文化重負、置身社會轉(zhuǎn)型之中的“具體的人”之關鍵所在。

這本書既是鮑辛格半個世紀學術人生的寫照,也是民俗學界的中堅學者對半個世紀學術史的回顧,是三代六位學者共同打造的、在回憶的基礎上對圖賓根經(jīng)驗文化學(民俗學)學術思想與學術實踐的反思。

作者簡介

赫爾曼•鮑辛格(Hermann Bausinger,1926— ),德國著名的民俗學家和日耳曼語言文學研究家,1960—1992年任圖賓根大學經(jīng)驗文化學研究所所長,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民俗學從古文化研究轉(zhuǎn)向當代日常生活研究的首倡者和重要推動者。著有《技術世界中的民間文化》、《“民間詩歌”的形式》、《民俗學:從古代研究到文化分析》等書。其中最具開創(chuàng)性的學術著作《技術世界中的民間文化》在國際學術界產(chǎn)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已被譯成英語、法語、意大利語、日語和韓語等多種文字。鮑辛格對民俗學的傳統(tǒng)領域即民間敘事和方言也有深入的研究,曾擔任《童話全書》的主編。1993年獲得馬堡大學的“格林兄弟獎”,2009年被授予“巴登-符騰堡州杰出貢獻勛章”。

圖書目錄

總 序 

譯者序 “有一件東西,我看到了你卻看不到……”/1

訪談參與者及作者/17

以近求遠,探幽日常:文化研究者赫爾曼鮑辛格/21

路徑/31

傳統(tǒng)/58

不引人注意之事/87

轉(zhuǎn)折/114

鄉(xiāng)土/145

跨境/173

定位/198

回憶/221

文獻目錄/232

鮑辛格論著目錄/246

序言/前言/后記

總序

在其對話體的學術傳記中,德國圖賓根的當代民俗學家赫爾曼•鮑辛格(Hermann Bausinger, 1926— )被他的對談者——兩代四位學者(其中三位是民俗學家,一位是歷史學家)稱為“日常生活的啟蒙者”。擔當啟蒙日常生活的角色,正是鮑辛格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從事研究、教學和與公眾溝通時傾心致力的目標。在民俗學家鮑辛格眼中,日常生活一方面是“灰色的”,是一成不變循環(huán)往復的、受講求實際、以實用為導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的支配。另一方面,在飛速發(fā)展和更新的技術世界里面,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在相應地與時俱進。鮑辛格以及他的學界同行們引以為己任的,就是去發(fā)現(xiàn)那些永遠處于“變化中的恒久”(Dauer in Wechsel,語出歌德)的內(nèi)容,在對“灰色的”、常規(guī)性的不引人注意之事物的關注中,去發(fā)現(xiàn)人們?nèi)绾卧趥鞒邢聛淼闹刃蛑袠嫿▊€人的生活;在對習俗的歷史變遷的梳理中去發(fā)現(xiàn)儀式如何規(guī)定著人的行為的文化圖式,并讓當事人的行為處于完全的不自覺之中;去揭示文化性的因素以何種方式找到新的體現(xiàn)方式,讓當事人看到在自己漫不經(jīng)心、習以為常的慣常行為和思想背后,有怎樣的文化歷史淵源的驅(qū)動。一句話,去啟蒙這循環(huán)往復卻又多彩多姿的日常生活。

民俗學意義上的這種啟蒙取向,對經(jīng)驗性的強調(diào)超過思辯性,對習俗的歷史追溯不再以發(fā)現(xiàn)“沉淀的文化遺產(chǎn)”(versunkene Kulturgüter)和民族之精魂(Volksseele)為目標。正是這種“啟蒙”精神,讓德國民俗學走出了現(xiàn)代化轉(zhuǎn)型的關鍵一步,即告別浪漫主義傳統(tǒng)想象之下的“民間生活”的田園牧歌、告別民族國家興起背景下民俗學所背負的意識形態(tài)重負,同時也告別在呵護搶救“傳統(tǒng)”時市民階層身上體現(xiàn)出的庸俗的浮躁與淺薄的熱情。這種對日常生活的啟蒙,也是一種對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的回應:其目標是讓普通民眾反思性地看待那些習以為常的內(nèi)容,進而形成對日常生活的自覺。

當鮑辛格這一代民俗學者將本學科的對象定位于“普通人日常生活”時,他們發(fā)覺自己別無選擇地非告別本學科舊有的名稱“民俗學”(Volkskunde)不可。在整個德語國家(包括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民俗學科范圍內(nèi),不同的名稱出現(xiàn)了: “經(jīng)驗文化學”或者“歐洲民族學”或者“文化人類學”是幾個廣為人知的變體。各大學的研究所因為對學科的定位理解有所不同,所以各自選擇的專業(yè)名稱和大的學科歸屬也不盡相同。1968年的學生運動無疑為民俗學的轉(zhuǎn)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七十年代初期,民俗學的專業(yè)認同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被刷新的不光是學科的名稱,同時出現(xiàn)的也是新的不同研究取向。有鑒于此,概觀式地談論德國民俗學似乎變成了一件老虎吃天無處下口的棘手事。

盡管德國學術界自己擯棄了Volkskunde的名稱,為了便于與中國學術界語匯的對接,我們在這里還是采用了“民俗學”和“民俗文化研究”的概念。在這塊色彩繽紛的園地里,一枝引人矚目的奇葩便是被稱為 民俗學“圖賓根學派”的路德維希•烏蘭德經(jīng)驗文化學研究所(Ludwig-Uhland-Institut für Empirische Kulturwissenschaft),而這一研究所與學科的核心人物和三十二年的掌門人(1960—1992)正是赫爾曼•鮑辛格。所謂的“圖賓根學派”,其實是個有大體一致學術取向的松散群體,在對民俗學的專業(yè)認同上,他們有基本相同的看法。他們所從事的民俗學研究有強烈的社會科學取向,并歸屬于社會科學門下,盡管文化是那里的主導性概念。它從現(xiàn)象學的角度切入研究對象,把日常生活理解為是可以被觀察到的、活生生的過程,是生活世界的一部份。它看重田野采風,同時也注重事物間的歷史性關聯(lián)。它不以厘清分析范疇為目的,卻恰好利用諸如“日常生活”、“文化”等概念的流動性邊際來創(chuàng)造性地開掘舊領域、啟動新視野:方言的傳承、日常的講述、戰(zhàn)爭難民的新居社區(qū)中的家鄉(xiāng)意識體現(xiàn)、外籍工人的社會和文化融入、時裝的社會表達、民間節(jié)日習俗與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大眾傳媒、通俗文學和流行歌曲、回憶與口述史材料的解讀、造就地域和空間概念的歷史進程,等等。“圖賓根學派”聚焦在社會、文化和歷史三者重合閾限內(nèi)的日常生活。因此,對這樣的日常生活的啟蒙也是通向解讀社會結構、歷史進程和個體物質(zhì)與精神再生產(chǎn)的出發(fā)點,是理解肩負文化重負、置身社會轉(zhuǎn)型之中的“具體的人”之關鍵所在。

編輯推薦

1、赫爾曼•鮑辛格:德國民俗學(經(jīng)驗人類學)領軍人物,一個人左右了一個學科的發(fā)展方向。

2、日常生活研究,與“年鑒學派”、“新史學”鼎足而三的學術思潮,從細微之處挖掘生活的秩序。

3、告別浪漫主義傳統(tǒng)想象之下的田園牧歌、告別意識形態(tài)重負,告別庸俗的浮躁與淺薄的熱情。去啟蒙循環(huán)往復卻又多彩多姿的日常生活,形成對日常生活的自覺。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