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著名歷史學家許倬云先生在母校臺灣大學歷史系“中國文化專題討論”九堂課和在臺大的兩次公開演講的結集。在書中,許倬云先生以較為宏觀的“中國文化”為主軸,打破儒釋道三家壁壘,貫通中西,對于中國古代的文學、歷史、宗教和哲學等面向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專題討論。
許倬云,1930年生于江蘇無錫,1962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先后執(zhí)教于臺灣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其間多次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美國杜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1986年榮任美國人文學社榮譽會士。代表著作有《西周史》、《漢代農(nóng)業(yè)》、《中國古代社會史論》、《萬古江河》、《我者與他者》、《說中國》等。
"第一講 困境與轉機 / 001
第二講 知識分子暨民族主義 / 019
第三講 唐宋之變 / 037
第四講 考古與上古史研究 / 055
第五講 荀學暨道教 / 071
第六講 情理與律法 / 083
第七講 理學修身·儒醫(yī)關懷 / 103
第八講 精英地方化·五四運動 / 131
第九講 斯文·死諫·同心圓世界觀 / 149
演講一 歷史上的知識分子及未來世界的知識分子 / 167
演講二 多樣的現(xiàn)代性 / 199"
"本書是我在臺灣大學講演集的大陸版。
本書,各節(jié)之間看上去相當散亂,彼此并無關聯(lián)。可是,文化系統(tǒng)是一個整體,政治、經(jīng)濟、法律和意識形態(tài),種種面向,其實彼此相關。有心的讀者大概可以發(fā)現(xiàn),在我的回答中,其實每一段都可以和另一段連在一起看。人文和社會學科的研究,不容分割為互不相連的學門,如果各科之間互不相干,我們的努力永遠只是盲人摸象,抓到了鼻子、抓到了腿,可是抓不到大象的整體。只有領會到,鼻子也是大象的一部分,大腿也是大象的一部分,象肚和象尾也是大象的一部分,我們個別的努力,才可能聯(lián)系成為一個整體的理解。
兩次在臺大公開講演,一次是講知識分子目前和未來的角色,另一次講多種多樣的現(xiàn)代性,其實都是有感而發(fā)。中國長久有學者關懷社會的傳統(tǒng),在過去,學者們是士大夫,后來就成為知識分子,或者“知識人”,這些以追尋知識為志業(yè)的學者,曾經(jīng)發(fā)蹤指使,也曾經(jīng)針砭批判。無論書呆子的意見是否適當,至少他們的用心是為社會做一個理性的指引和糾正。在近代,知識愈來愈專業(yè)化,知識可以轉化為權力甚至金錢。知識分子變成專業(yè)人士,他們個人的收益可能相當可觀。但是他們往往失去了獨立的立場,為政權、為企業(yè)服務,而不是為了社會?,F(xiàn)在科技昌明,知識的作用,影響人生既深又廣。如果知識分子不具社會良心,只是為了個人的利益發(fā)揮知識的潛能,他們就成為科技世界內(nèi)的新“婆羅門”。那篇講演,正是我為臺灣學界已經(jīng)呈現(xiàn)的這個趨向而憂心忡忡。
另一篇講演,是有關“現(xiàn)代”的多樣性。近百年來,中國努力擺脫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可是,“現(xiàn)代”兩個字的含義,似乎都是代表西方文明在近幾百年的發(fā)展方向。走向現(xiàn)代,幾乎就是“西方化”的同義詞。我在這篇講演中,也特別指明,西方近幾百年來的發(fā)展方向有其歷史特定性,世界各處承受西方壓力及因此發(fā)生的響應,也有其歷史特定性。天下沒有真正所謂“現(xiàn)代”,“現(xiàn)代”時時在改變。甚至也沒有特定的“西方”,因為“西方”也一直在改變。如果不認清這個問題的內(nèi)涵,我們將永遠落在人家已經(jīng)走過的路后面,當人家轉方向時,我們還在原路追趕。這一危機,近百年來,中國似乎一直視而不見,近六十年來,海峽兩岸的種種做法,也脫不開這個盲點。
以上兩個講演,是歷史問題,但也是未來的問題。如果不認識過去和目前,我們將一直在蒙著眼睛走瞎路,知識分子如果不擔起社會良心的責任,則這種新“婆羅門”對社會的進步和預防社會發(fā)展的錯失,都將無所貢獻。
"
"中國知識分子的角色和擔當是什么?
對現(xiàn)代化振聾發(fā)聵的反思:何謂“現(xiàn)代化”?"
中國知識分子的角色和擔當是什么?許倬云先生深切關懷當代社會文化之演變,希望大家堅持知識分子的良心。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