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中的飲食》是第一部系統(tǒng)研究中國飲食文化的歷史人類學著作,由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張光直主編,初版于1977年,是從考古學和人類學角度研究中國飲食文化的先驅(qū)著作,既不乏學術(shù)深度,又有兼具可讀性。
全書以朝代順序為劃分,各章由海外漢學重鎮(zhèn)負責撰寫,考察了中國從古至今的飲食文化大觀。從中國各歷史時期的飲食習慣與風格、飲食結(jié)構(gòu)、進餐禮儀與觀念象征,到不同地區(qū)偏愛的食材、烹飪技法、廚具……全景展示中國飲食的誕生、沿革、流變,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并存,博采眾長與對外傳播交織,講述一段關于“飲食”的精彩歷史。
作者 | 張光直(Kwang-chih Chang,1931—2001)
當代著名人類學家、考古學家。畢生致力于中國史前考古。著有《古代中國考古學》《商文明》《中國青銅時代》等多部重要作品。他是溝通中西方考古學的“架橋人”,主張將中國考古學置于世界文化舞臺。
作者 | 薛愛華(Edward Hetzel Schafer,1913—1991)
美國歷史學家、漢學家,任教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曾任美國東方學會會長,以唐史研究而著稱。著有《撒馬爾罕的金桃:唐代舶來品研究》《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珠崖:12世紀之前的海南島》《神女:唐代文學中的龍女與雨女》等作品。
作者 | 牟復禮(Frederick W. Mote,1922—2005)
美國漢學家、中國史學者,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的奠基人。曾主持編寫《劍橋中國史·明代史》,將蕭公權(quán)名著《中國政治思想史》譯介到西方。著有《中國思想之淵源》等作品。
作者 | 史景遷(Jonathan Dermot Spence,1936—2021)
美國著名漢學家,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曾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著有《太平天國》《王氏之死:大歷史背后的小人物命運》《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等作品。
作者 | 許烺光(Francis L. K. Hsu,1909—1999)
著名人類學家,任教于美國西北大學,曾任美國人類學會會長。著有《中國人與美國人》《宗族、種姓與社團》《祖蔭下:中國鄉(xiāng)村的親屬、人格與社會流動》等作品。
……
譯者 | 王沖
四川南充人,筆名狄鞮。從2009 年至今,已專職從事英語口筆譯14 年。曾長期在蒙古、委內(nèi)瑞拉、沙特阿拉伯、伊朗、印度工作,涉及石油鉆井、煉油廠場地平整、水泥廠、電解鋁廠、鐵路設計。嗜好研究古文,個人運營有公眾號“狄鞮”,發(fā)布各類古籍考據(jù)和翻譯交流文章。
導 論
第一章 先秦(張光直)
第二章 漢代(余英時)
第三章 唐代(薛愛華)
第四章 宋代(邁克爾·弗里曼)
第五章 元明兩代(牟復禮)
第六章 清代(史景遷)
第七章 近現(xiàn)代中國的北方(董一男、許烺光)
第八章 近現(xiàn)代中國的南方(尤金·N. 安德森、瑪利亞·L. 安德森)
參考文獻
中國的自然資源以及獨一無二的食物烹飪、制備、供應,對中國文化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本書對中國飲食傳統(tǒng)進行了宏闊的人類學研究,從飲食習慣的角度給出了對中國文化的獨特分析。……作者們提供的豐富資料不僅為漢學研究,也為各類比較文化研究開辟了一個新的研究、分析與闡釋的方向。
——許倬云
你可知道,第一塊豆腐誕生于何時?筷子是什么時候首次使用?食物何時開始分陰陽、涼熱?紅薯和玉米的引進產(chǎn)生了何等巨大影響?為何中國人講究吃一口飯要配一口菜?
為什么在“飲食”這一領域,中國人展現(xiàn)出如此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
大師云集,共同執(zhí)筆,系統(tǒng)研究中國飲食文化的開山之作
張光直,世界著名考古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史景遷,當代最受矚目的美國漢學家之一;
薛愛華,《撒馬爾罕的金桃》作者、唐史研究重鎮(zhèn);
許烺光,心理人類學主要創(chuàng)始人、美國人類學會會長……
來自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等不同領域的頂級學者陣容,一人著述一個朝代的飲食風貌。既不乏學術(shù)研究的厚重,又具有面向大眾的可讀性,一部獻給所有讀者的中華飲食史。
考古遺跡、墓磚壁畫、詩詞歌賦、游記食譜、西方觀察者的筆記,材料豐富,重構(gòu)中國飲食全景圖
從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谷物、牲畜遺跡,到漢魏六朝墓地壁畫中的庖廚圖;從唐詩宋詞中描繪的進士及第宴、家宴、離別宴,到明清老饕妙筆生花的各色食譜;從清代官頒條規(guī)《光祿寺則例》記載的“滿漢全席”,到近代來華的西方觀察者面對中國菜的驚異、贊嘆、沉醉……
結(jié)合新近考古發(fā)掘成果與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通過嚴謹細致的論證分析,勾勒出中國飲食文化的全景式流覽圖。
秦漢唐宋元明清,從宮廷大內(nèi)的八珍玉食,到煙火民間的粟飯菘羹,悉數(shù)娓娓道來
中華文明歷來崇尚“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天南地北,無論貧富,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都吃些什么?又喜歡怎么吃?
先秦時代就已確立了“飯-菜”原則,并一直延續(xù)至今?
漢朝使者張騫不只開辟了絲綢之路,還給中國帶回了葡萄、石榴、芝麻、洋蔥、核桃?
來自西域、嶺南、漠北的各種奇珍異饈,竟在唐代餐桌上引發(fā)了一場“飲食革命”?
兩宋商業(yè)繁盛,夜市熱鬧非凡,為何知識分子卻推崇“人間有味是清歡”?
近現(xiàn)代中國的五大菜系是如何確立的?粵菜又為何被視為世界上zui優(yōu)之美食?
……
銅版彩色插圖,四色印刷,封面燙黑設計,精裝典藏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