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國家地理》資深作者、自然資源部首席科學傳播專家、2023年全國十大科普人物獲得者李忠東多年地理考察的成果之作,力圖從西北以北、帕米爾之上、青藏蒼茫、橫斷東西、天造大盆等五個板塊建個人主觀的西部地理“形象”。作者以專業(yè)的地質(zhì)工作者視角為讀者勾畫了中國西部的廣袤與迷人,拍案叫絕的精彩敘述、與天地對話的想象,字里行間能感受到西部大野的蒼茫遼遠和雄奇峻秀。書中沒有堆砌生澀的專業(yè)術(shù)語和冰冷的數(shù)據(jù),沒有權(quán)威的居高臨下,保持著紀錄片式的理性克制,又充滿理工科的浪漫,是對真實地理的文學描述,更是一部非常全面、深入淺出的科普中國西部地理的難得佳作。
李忠東,男,1971年生于四川雅安,現(xiàn)居成都,就職于四川省地球物理調(diào)查研究所,旅游地學專家,科普作家,長期從事旅游地質(zhì)研究,常年行走于野外,主持完成上百個地質(zhì)公園等景觀地的調(diào)查,曾經(jīng)擔任四川省、西藏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技術(shù)總監(jiān)。一直試圖用鍵盤和相機記錄地球故事,一直努力用科學和人文精神解讀自然。出版有《香巴拉之魂——秘境稻城》《大河奇峽》等作品,《中國國家地理》資深撰稿人,自然資源部首席科學傳播專家,2023年全國十大科普人物獲得者。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科技部、中國科協(xié)、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華全國總工會“典贊·科普中國”2023年度科普人物。
01
西北之北
可可托海:牧羊人的“金山銀海”
喀納斯,中國“雄雞”最美的尾羽
如此“渾蛋”:準噶爾盆地邊緣的石蛋地貌
天山北麓, 一條斑斕的彩色走廊
帕米爾高原:多少美麗,多少遺憾?
塔什庫爾干谷地:冰川下的景觀大道
02
青藏蒼茫
阿什庫勒火山群:世界屋脊上的高海拔火山景觀
天上的阿里:四條重量級山脈匯聚下的斑斕大地
喜馬拉雅山脈:看地球最高的山
念青唐古拉山脈大陸性冰川
易貢藏布 :神奇的“突刺”與“雨舌”
瀾滄江古鹽田:陽光與風的傳奇
03
橫斷東西
橫斷山:為什么不是東西,而是南北
一見傾心,愛上雪山
海子山:冰帽冰川侵襲后的“異域奇跡”
巴塘茶洛:橫斷山的氣熱泉群景觀
鮮水河斷裂帶:優(yōu)美而危險的詩意棲居
玉石之峰與黃河曲流
橫斷山脈的“紅”與“黑”
04
天造大盆
四川盆地:曾經(jīng)滄海的天府之地
環(huán)崖丹霞:中國丹霞的另類
大渡河峽谷:雄闊與幽深之美
1700歲,兩株楨楠的故事
05
云貴高原
階梯邊緣:大小涼山的“寬窄”“涼熱”
螺髻山,“冰”與“火”的世界
大湖如鏈:云南高原的斷陷湖群
湘西,云貴高原邊緣的臺地峽谷
對我國大陸最簡單、最直截了當?shù)膭澐志褪潜狈?、南方,東部、 西部。北方、南方更多用于對氣候、地理、性格類型的劃分。如北方代表寒冷干旱,南方代表溫潤多雨;北方人粗獷厚重,南方人細膩溫婉。而東部和西部則更多用于地貌、文化和經(jīng)濟水平的劃分。如西部代表山地冰川,東部代表平原河湖;西部地廣人稀、經(jīng)濟落后;東部人口稠密、經(jīng)濟發(fā)達。而且,我們還有以“東西”一詞來泛指一切,而以“南北”一詞表示差異的用語習慣。
胡煥庸線最初的靈感來源于對中國人口密度分布規(guī)律的分析, 其實它也是一條對中國大陸“東、西”兩分的對角線,不同之處在于后來我們指的東西部更多的是考慮行政區(qū)劃的因素,而胡線則主要從自然地理和經(jīng)濟地理的角度劃分。近100年來,這條神奇的中國對角線,它的意義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人口學的范疇。人們發(fā)現(xiàn),我國的很多自然、地理、人文、經(jīng)濟現(xiàn)象都與這條線息息相關(guān)。追溯到古代,這條線甚至是中原王朝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之間實力此消彼長的標志線、漢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間戰(zhàn)爭與和平的生死線。它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線的兩側(cè)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特點。比如,它是農(nóng)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的分界線,線的東南是平原、丘陵、海濱,是沃野千里的富庶,是田園牧歌的詩意,是江南煙雨的溫婉;線的西北是沙漠、戈壁、雪山,是蒼茫起伏的高原,是大漠孤城的荒涼,是“策馬自沙漠,長驅(qū)登塞垣”的豪邁。
這種差異,正是“東部”和“西部”帶給我們的最大魅力。
因為工作原因,筆者常年行走在西部。從阿爾泰山至橫斷山,這是西部的西部,板塊之間的激烈碰撞和拼接,滄海桑田、陸地高原之間的切換更替,使這里地勢高亢,地貌復雜,景觀多元。它幾乎匯聚我國全部的雪山冰川,90%的瀚海、沙漠。我國的四大盆地、四大高原、三大水系發(fā)源地均位于此。這里還是地球表面海拔最高之地、地形最崎嶇之地、峽谷最密集之地。
然而,這片山水現(xiàn)在彼此相連,不分彼此,但在遙遠的億萬年前,它們曾經(jīng)屬于不同的超級大陸,之間隔著波濤洶涌的大洋。當我第一次見到西部的這般景象時,它們似乎被時間定住,或者還停滯在過去的時空。眼前的這些巖石,出現(xiàn)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qū),可它們都曾經(jīng)是2億年前海底的沉積物。我們走到它面前,用羅盤測量它在大地出露的狀態(tài),用放大鏡觀察它的細微結(jié)構(gòu),試圖去理解這些巖石形成之初的環(huán)境,它們曾經(jīng)是海邊的細小砂粒,隨波逐流,在地球引力下緩慢沉淀,不緊不慢。它們會把大海的細微變化保留在巖石的結(jié)構(gòu)中,像是諜戰(zhàn)片中的特工,在貌似正常的現(xiàn)場,故意給我們留下一些記號。通過觀察,我們接收到了這些信息。
從北部的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向南越過昆侖山、帕米爾高原,然后是青藏高原、橫斷山、四川盆地,一直到云貴高原,我們一路追尋。地質(zhì)構(gòu)造的復雜多變,地形地貌的跌宕不羈,不斷帶給我全新思考,而地球始終充滿了謎,總是讓人難以捉摸,它既近在咫尺,又似乎遙不可及。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面對大自然時,都有強烈的無力感。
如何講述我國西部的地球故事,這是一個難題。我國古代的地理書往往是“八股文”式,充滿了學究之氣,如言地理必言《山海經(jīng)》《禹貢》《水經(jīng)注》《讀史方輿紀要》,很快便陷落在古老的神話傳說和無休無止的考證之中。就算具備一定科學考察精神的《徐霞客游記》,也僅僅算是帶有地理探索成分的行旅游記。而近現(xiàn)代地質(zhì)、地理學家,也多從自身專業(yè)的角度論述西部,雖充滿“專業(yè)精神”和“專業(yè)水平”,卻很少有人俯下身段,接地氣地寫幾篇大眾看得懂的文章談?wù)勎鞑康乩怼?
地球上的山川,皆有故事。我們眼見的每一處景觀,也都不是“從來如此”,它們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我們追溯它們的來龍去脈,其實就是在尋找它們的歷史,這些歷史不應被忽略或忘記。我們眼見的每一處景觀,又因何“如此這般”?我們動輒“隆起”“抬升”,下筆便是“風化”“侵蝕”,并不是為了弄些看不懂的名詞來故弄玄虛,也不是為了賣弄“專業(yè)知識”,而是因為這景觀大多與地球的演化息息相關(guān)。地球內(nèi)部的每一次細微變化、調(diào)整,透射在地球表面,都可能是天崩地裂、江河易貌。而景觀的形成恰好將地球的演化歷程折射給我們,所以探究山水江河的形成,也是在探尋地球留給我們的密碼,這不僅很重要,而且很有趣。
大約在200萬年前,地球上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物種,這就是人類。人類出現(xiàn)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文化的產(chǎn)生。但人類文化的形成又緊緊附著在地理山川、土地風物之上。追溯文化的源起,我們往往最終會追溯到一座山、一條河。人們因地制宜,結(jié)廬而居、筑城造廓、聚人成邑,一切文明與思想最終都和這座山、這條河糾纏交織。這就是我們要從地理看西部的原因。
阿爾泰山是我國的北境之山,它跨越中國、蒙古、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從戈壁延伸至西伯利亞。阿爾泰山不僅景觀優(yōu)美,還被稱為“金山”,這里蘊藏的稀有金屬礦世界聞名,因礦而興的可可托海充滿傳奇色彩,而喀納斯更被稱為“北國仙境”。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的準噶爾盆地邊緣發(fā)育一種特殊的花崗巖石蛋地貌,它似山非山,似峰非峰,千瘡百孔,又極盡奇絕,干燥而凜冽的定向風吹蝕是這種地貌形成的關(guān)鍵。
天山歷來神秘,但天山除了雪山、森林、草場,還有一抹鮮艷的紅色。天山北麓的紅層帶將大自然的瑰麗色彩發(fā)揮到極致,這里的泥火山可以和美國的黃石公園泥火山媲美。說到山,其“祖”在帕米爾,西部的幾條重要山脈全部匯集在此。帕米爾是《山海經(jīng)》記載的“不周山”,是絲綢之路上的“蔥嶺”,是玄奘翻越過的“波謎羅川”,但它也是中國之痛,帕米爾八帕現(xiàn)在僅一帕半在中國。寬谷是深入理解帕米爾的關(guān)鍵。薩雷闊 勒嶺與昆侖山之間,塔什庫爾干河谷是新疆最美的景觀大道,著名的中巴公路就從河谷中穿過。
很多學者認為“中國大陸近百年沒有火山噴發(fā)”,而唯一能挑戰(zhàn)這個結(jié)論的,就是昆侖山阿什庫勒火山群中的阿什火山。2016年,我們的考察組歷盡艱辛進入這個無人區(qū),去探究從280萬年前第一次噴發(fā)到現(xiàn)在,這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地上的阿里你也許熟知,但從天上看到的阿里呢?軍旅攝影師向文軍常搭乘米格171直升機執(zhí)行任務(wù),他通過高空舷窗為我們構(gòu)建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阿里。
喜馬拉雅山脈是地球上最雄偉高大,也最年輕的褶皺山系,僅中段便匯聚了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中的9座。新219國道康馬至薩嘎段,約400千米的路程,成為全球絕無僅有的9座8000米級雪山觀賞之路。
我們往往只注意青藏高原的高和寒,很少關(guān)注其深。實際上,藏東南是地球表面最深邃的地方和最崎嶇的地區(qū)之一。從空中俯瞰,易貢藏布大峽谷和雅魯藏布江就像一柄長劍刺入青藏高原的腹地,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沿劍鋒所指直抵高原腹地,單之薔先生將這個區(qū)域稱為“雨舌”。雨舌吻過,氣候溫暖,降水豐富,森林茂盛,是桃花最高的遠征。
瀾滄江有“東方多瑙河”之稱,在瀾滄江長達4900千米的行程中,滇藏交界這一段最為狹窄與陡峻。但令人驚奇的是,就是在這樣狹束的空間里,人類居然利用洪水沖刷堆積的點滴土地,播種耕耘,繁衍生息,并且鑿井架田,背鹵曬鹽,將人與自然的傳奇續(xù)寫千年,延綿至今。
在構(gòu)成青藏高原的巨大山系中,橫斷山是一個美麗的意外。它在青藏高原東南部突然轉(zhuǎn)向,山水南北相間而行,也因此成為全球最別出心裁、最不可思議的神奇之山。
橫斷山是一個盛產(chǎn)雪山的區(qū)域,這里分布著我國最東的雪山群。“香格里拉”一詞源于藏傳佛教經(jīng)典《時輪經(jīng)》中的“香巴拉”,一直是“理想凈土”的最高境界,也是現(xiàn)代詞“伊甸園”“世外桃源”“烏托邦”的代名詞。據(jù)傳香格里拉便隱藏在一個雪山環(huán)抱的地方,她會是橫斷山的某一座雪山嗎?
稻城北部的海子山是一處類似火星表面的蠻荒之地,這些“異域奇象”來源于70萬年前的冰帽冰川侵蝕,而這片古冰帽遺跡的存在又引起了科學家們的“爭吵”,它關(guān)乎著在冰川時代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樣子。
橫斷山是我國溫泉密集區(qū),也是除西藏以外的高溫水熱活動密集區(qū)。在四川巴塘縣的措普溝,無數(shù)高溫水汽、溫泉從地下汩汩而出,常年云蒸霞蔚,熱氣縹緲,并伴隨磅礴的間歇噴泉和驚天動地的水熱爆炸,這里成為橫斷山難得的可以觀賞的熱泉景觀。
在四川西部,有一條鮮水河斷裂帶。歷史上頻繁發(fā)生的地震沿斷裂帶形成眾多的地震遺跡,甚至還因此改變?nèi)藗兊纳a(chǎn)生活方式,形成獨特的地震建筑——崩柯。這條斷裂帶還發(fā)育一種極為特殊的景觀——糜棱巖石林,它與新龍紅山的高寒丹霞一起構(gòu)成橫斷山“紅”與“黑”的奇異世界。
黃河流經(jīng)四川境內(nèi),有兩個地方令人印象深刻,一個是它與長江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最東段的蓮寶葉則,一個是它留在若爾蓋草原的曲流。蓮寶葉則的花崗巖峰叢嵯峨嶙峋,被稱為“仙界”“魔界”。而黃河遇上若爾蓋,也上演著遷徙、漂移、侵蝕、襲奪的大戲,留下最為繁復的曲流和最柔美的倩影。
北緯30度線穿過的大陸中西部幾乎都是荒漠或半荒漠地區(qū),而唯有四川盆地是一個溫潤多雨的綠色盆地,成為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天府之地。四川盆地是一個紅色盆地,中生代形成的紫紅色砂巖、泥巖,以低山、丘陵、平壩的形態(tài)交替出現(xiàn)。盆地的西南邊緣發(fā)育一種當?shù)厝朔Q為“紅圈子”的奇特地貌。在多次考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新的丹霞地貌形態(tài),以發(fā)育大型環(huán)形絕壁而區(qū)別于其他地方的丹霞,我們稱之為“環(huán)崖丹霞”。
流淌在四川盆地邊緣的大渡河,既是一條蜿蜒的大河,又是一條充滿委屈的大河。這條無比美麗的大河既滋潤著兩岸生靈,也孕育了無數(shù)非渡不可的英雄悲歌。大渡河支流青衣江流域的滎經(jīng)縣有一座云峰寺,因殿前有兩棵1700歲的楨楠樹而聞名,它們又是如何躲過皇木采伐的刀斧之災,活成一個傳奇的呢?
在云南高原,分布著眾多的大湖,它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斷陷湖。而位于云貴高原與橫斷山過渡地帶的大小涼山歷來神秘。這里既有逼仄深幽的峽谷,又發(fā)育有寬緩的河谷和盆地,更有眾多四面或三頂絕壁環(huán)繞的大斷崖,仿佛地球的邊緣。而云貴高原另一端,在地殼持續(xù)強烈的抬升作用下,巨厚的碳酸鹽巖被流水切割、溶蝕,最終在湘西形成中國最為壯觀的巖溶臺地峽谷群。
從阿爾泰山到橫斷山,由北向南跨及24個緯度,跨越中國西部幾乎所有的重要山脈和重要河流。這些山脈和河流都曾經(jīng)是我從事地質(zhì)工作的區(qū)域。從20年前開始接觸地理,它們又成為我的研究對象。地質(zhì)和地理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地質(zhì)關(guān)注地球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構(gòu)造以及演化,而地理更關(guān)注地球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這有點像醫(yī)學中的內(nèi)科和外科。我一直試圖用地質(zhì)的思維去解決地理的問題,就像外科的問題往往需要先解決身體內(nèi)部的問題。也一直試圖以“科普”和“人文”的方式去解讀地質(zhì)。后來為《中國國家地理》撰稿,所寫大多與西部有關(guān)。也陸續(xù)出版過一些姑且稱之為“旅游地理”類的書籍,2016年還創(chuàng)辦了“俠客地理”微信公眾號,不遺余力自討苦吃地一寫八年。
在這本《從阿爾泰山到橫斷山——地質(zhì)工作者手記》,我選擇了27篇最能代表中國西部的篇目,它們大多在《中國國家地理》上發(fā)表。需要說明的是,這本書不是有關(guān)西部的地理教科書,它無法系統(tǒng)、完整地闡釋西部地理,但它能讓讀者盡量整體地認識中國西部;它也不是一本有關(guān)西部旅行的路書,不具備引導大眾出行旅游的功能,但它能為行者提供科學參考。當然它更像是一張有關(guān)西部地理的拼圖,27篇文章就是27種不同顏色的色塊,它拼出的西部一定是斑斕的。
李忠東
2024 年 12 月 25 日
李忠東是四川省地球物理研究研究員,《中國國家地理》資深作者、自然資源部首席科學傳播專家、2023年全國十大科普人物獲得者?!稄陌柼┥降綑M斷山》一書是其多年地理考察的成果之作,圖文并茂,集科普性、可讀性于一體,以專業(yè)的地質(zhì)工作者視角為讀者勾畫了中國西部廣袤迷人的圖象,是一部非常全面、深入淺出科普中國西部地理的難得佳作。
喀納斯,一個被稱為北國仙境的地方
布爾津在蒙古語中意為“水草茂盛的地方”,布爾津河是額爾齊斯河最大的支流,喀納斯便位于布爾津河的上游,它幾乎成為新疆尤其是北疆的名片。很多去過的人不惜溢美之詞來贊美這里,如“北國仙境”“西域明珠”“人間凈土”。“喀納斯是當今地球上最后一個沒有被開發(fā)利用的景觀資源,開發(fā)它的價值,在于證明人類過去那無比美好的棲身地”,這位聯(lián)合國官員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已經(jīng)廣泛地出現(xiàn)在喀納斯的各種宣傳材料中。人們還往往把它與俄羅斯、瑞士、新西蘭等一些國家的自然絕景相媲美,其實喀納斯就是喀納斯。
喀納斯地處亞歐大陸腹地,中國的西北端,緊鄰中國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的邊界,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她太過遙遠。即便是在新疆內(nèi)部,喀納斯依然屬于遙遠的遠方,它距首府烏魯木齊760千米,距阿勒泰267千米,距布爾津縣160千米,遠得如在天邊。
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喀納斯自然地理特點:
亞歐大陸的中心區(qū)域——當我們打開世界地圖,亞歐大陸像一片巨大的樹葉,漂浮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與北冰洋之間??{斯就像一顆寶石,鑲嵌在亞歐大陸的中心,它離這塊大陸四周的大海似乎都是那么遙遠。
中國的西北極——喀納斯位于中國大西北的最北端,如果把中國的版圖比喻為一只雄雞,那么喀納斯就是這只雄雞的尾巴上翹得最高的那枝漂亮羽毛。
喀納斯湖
喀納斯,蒙古語為“峽谷中的湖”,位于額爾齊斯河支流喀納斯河上游,是一個河道型的湖泊,湖形狹長,隨河流方向展示,湖長24千米,寬1~2.2千米,平均寬約1.9千米,平均水深約90米,最大水深188.5米,是我國內(nèi)陸僅次于長白山天池的第二深水湖。它的湖面面積約45.78平方千米,雖屬小型湖泊,但容積竟達53.781億立方米,超過我國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澤湖和巢湖??{斯湖在平面上呈折線式的彎曲狀,從西側(cè)的哈拉開特山上的觀魚亭遠遠望去,像一個鑲嵌于峽谷之間的豆莢。湖的兩岸,由泰加林組成的森林景觀春天青黛蔥蘢,到了秋天則千山競艷。湖的遠端,阿爾泰山主峰友誼峰總是散發(fā)著誘人的光芒。
喀納斯湖如今的形態(tài)和面貌是斷層活動與冰川運動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第四紀冰川時期,阿爾泰山的冰川曾向下擴展,喀納斯湖所在河谷也曾為冰川占據(jù)。氣候變暖冰川退縮時,冰川攜帶的大量泥沙石塊停積于河谷中形成壟崗,并壅堵河水形成湖泊,這種湖泊在地質(zhì)學上稱為冰川堰塞湖或冰磧堰塞湖。至今我們?nèi)阅茉诳{斯湖的兩岸,看到200萬年前冰川經(jīng)過時磨蝕和刻劃巖石所留下的羊背石、冰溜面、冰川擦痕、冰川凹槽及冰川漂礫、終磧堤等堆積物。
喀納斯湖的形成同時還受到斷層的影響,斷層活動使湖西岸的哈拉開特山抬升而湖盆下沉,喀納斯湖便是在早期斷陷形成的湖盆基礎(chǔ)上,經(jīng)后期冰川堰塞而成。這種特殊的成因,使喀納斯湖成為我國的第二深水湖和最深的冰磧堰塞湖。
雪山、草甸、森林、碧水,所有美麗的元素都齊聚喀納斯。難怪有人認為它是天山以北最美的地方,也有說它可比瑞士之美??{斯湖水極富特點,并非人們想象的蔚藍色,而是隨季節(jié)、天氣、時段和觀賞角度不同,呈現(xiàn)出青灰、碧藍、翠綠、暗紫等變幻莫測的色彩,因此人們又稱它為“變色湖”。究其原因是喀納斯湖水源自上游的冰川,冰川融水中懸浮有顆粒極細肉眼難以分辨的粉砂,近觀湖水雖然清澈,但遠觀湖水,在不同顏色的變幻中始終有一種迷離的質(zhì)感。
同樣令人迷惑的還有“湖怪”。關(guān)于湖怪,傳說自然是多種多樣。據(jù)最權(quán)威的說法,“湖怪”是湖中的大紅魚(哲羅鮭)。當遇到地震或天氣發(fā)生變化時,湖中的大紅魚便會躍出湖面或者吞食岸邊飲水的牛羊,因為體型龐大,被誤認為是水怪。有關(guān)“湖怪” 的揭秘行動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每一次揭秘都是無果而終。也許它太過神秘,也許我們壓根就不想弄明白它,揭秘的結(jié)果不過讓它更神秘而已。
柔美河灣
在很多人心中,最能代表喀納斯的標志景觀,往往不是名聲最大的喀納斯湖,而是喀納斯河形成的連續(xù)河灣。由于受新構(gòu)造運動影響,喀納斯河差異抬升明顯,河流下蝕強烈,地貌多表現(xiàn)為下蝕地貌和深溝地貌。但在喀納斯河的下游,由于河流發(fā)育于相對寬緩的古冰川U形谷,河流主要表現(xiàn)為側(cè)蝕,形成了一道道極富變化韻律的河灣曲流,加之河谷兩側(cè)常有滑坡和泥石流壅堵河道,形成了半封閉的天然堤壩,使堤壩上方的河面變寬,流速變緩,因此形成一系列的河灣灘流,從上而下依次為鴨澤湖、神仙灣、月亮灣和臥龍灣。
月亮灣,喀納斯最著名的一道灣,距喀納斯村約8千米,海拔1326米。喀納斯河在此形成兩道極富韻律美的河灣,狀如彎月,故而得名。月亮灣的湖心有兩個酷似人腳印的小島,當?shù)厝朔Q作“神仙腳印”。寶石般碧藍翠綠的河水,柔美的河曲、五彩的森林,使月亮灣具有夢幻一樣的意境,成為喀納斯最富魅力的景觀之一。
如果非要給喀納斯的景色找一個高潮,臥龍灣當之無愧。臥龍灣位于月亮灣下游,距喀納斯村約 10 千米,因河灣中有一酷似龍形的河心灘而得名。而最讓人心醉神迷的也恰是這龍形的河心灘。河心灘樹木蒼翠,碧草茵茵,而島的四周細細的、白白的沙款款依偎。臥龍灣的形成和兩段地質(zhì)歷史密切相關(guān),早期的冰川作用將山谷侵蝕成底部寬緩的U形河谷,而喀納斯河左岸一支溝突然暴發(fā)的泥石流將河道淤塞,導致河面變寬,水流變緩,形成似河似湖的河灣。之前河谷中的冰川丘陵,半淹在水中,形成四面環(huán)水的沙洲。
月亮灣上游便是神仙灣,神仙灣是喀納斯最大的河灣,最寬處達700米,它的形成也和泥石流的壅堵有關(guān)。因為河水不暢形成大片水域及沼澤地,水中有數(shù)個小島,島上林木蔥蘢,芳草萋萋。到了秋天,島上紅杉變成金色,兩岸的白樺樹變成透亮的鵝黃,碧水秋葉、落霞牧歌,景色誘人。
鴨澤湖是喀納斯湖前端一個已經(jīng)沼澤化和退化的小型冰磧堰塞湖,它位于喀納斯湖口冰磧丘陵的末端,是殘留在古河道的一個沼澤性濕地,距喀納斯村約4千米,湖面呈南北走向,長3000米,寬600~800米,面積約1.3萬平方米,形狀如碟,湖四周蘆葦密布,因湖中野鴨棲息而得名鴨澤湖。
一條蜿蜒的大河
大渡河發(fā)源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nèi)阿尼瑪卿山脈的果洛 山南麓,上源足木足河(其上源為麻爾柯河、阿柯河,在久治縣)經(jīng)阿壩縣于馬爾康市境接納梭磨河、綽斯甲河(杜柯河、多柯河)后稱大金川,向南流經(jīng)金川縣、丹巴縣,于丹巴縣城東接納小金川后始稱大渡河,再經(jīng)瀘定縣、石棉縣轉(zhuǎn)向東流,經(jīng)漢源縣、峨邊縣,于樂山市城南注入岷江,全長1062千米。
觀察大渡河流域的水系圖,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從青海玉樹的果洛山起源,整個水系大致由北向南流淌,但行至石棉一帶時卻突然來了一個90度拐彎,折向東奔岷江而去,在地圖上形成了L形直角拐彎。這是流水自然的選擇結(jié)果呢,還是河流受到地質(zhì)構(gòu)造等其他因素影響而發(fā)生轉(zhuǎn)向呢?
我們再把范圍擴大,更為有趣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我們發(fā)現(xiàn),不止是大渡河,流淌在橫斷山區(qū)的其他幾條河流,金沙江、雅礱江均在中下游形成了一個明顯的拐彎。金沙江在云南石鼓鎮(zhèn)一改近南北流向,突然一個近180度回頭,折轉(zhuǎn)向北東,行120千米之后,再次在四川與云南交界處的拉伯一帶再來一次近180度折轉(zhuǎn),重新恢復南北流向,這一任性的一波三折,金沙江向東平移了60余千米,多繞行了近300千米,在地圖上留下兩個大拐彎和一個鏡像的N字圖案。同樣的,雅礱江由北向南行至白碉一帶時,突然向北東折轉(zhuǎn),行90余千米之后,再次折轉(zhuǎn)至南北流向,雅礱江同樣向東平移了30千米,多繞行近 200 千米。難道這也是巧合?
我們將三條河流第一次拐彎的點做一個連線,三個點居然幾乎在一條直線上,這條線呈北東—南西向展布,它們就像三個跳芭蕾的演員,隨著音樂節(jié)奏身體同時傾斜,大腿同時往一個方向彎曲。唯一有區(qū)別的是,金沙江和雅礱江向北東方向折轉(zhuǎn)之后,最終再次折轉(zhuǎn)重新回到南北流向,而大渡河折轉(zhuǎn)后,就再也沒有回頭,徑直東流,匯入岷江。
地理常識告訴我們,大江大河的流向和拐彎大多與地質(zhì)構(gòu)造有關(guān)。穿行在青藏高原橫斷山區(qū)的系列南北向河流,正是受到近南北構(gòu)造線的控制,同樣這三條河流出現(xiàn)的協(xié)同拐彎,也受到一組北東—南西向斷裂帶的控制。
那么大渡河為什么向東折轉(zhuǎn)之后,卻并不像金沙江和雅礱江一樣,再次折轉(zhuǎn)回來,繼續(xù)由北向南流淌呢?或者說有沒有這種可能,大渡河本身已經(jīng)折轉(zhuǎn)回來向南流淌,但后來由于地殼變化等其他原因?qū)е潞铀荒苣狭?,這才被迫切穿大瓦山,奔向東側(cè)的四川盆地呢?
與大渡河南北對應的河流是位于攀西地區(qū)的安寧河。安寧河發(fā)育于小相嶺的陽糯雪山與菩薩
崗,由北向南于攀枝花的二灘一帶注入雅礱江,全長337千米。安寧河的多年平均流量217立方米每秒,這個流量與相鄰的金沙江(4750立方米每秒)和雅礱江(1860立方米每秒)相比,顯得十分寒酸。安寧河的流量雖小,但其流淌的安寧河谷卻十分寬闊,安寧河谷甚至還是僅次于成都平原的四川省第二大平原,這似乎與形成它的安寧河并不匹配。一條流量僅 200 余立方米每秒的河流能形成如此規(guī)模的沖積平原和河谷嗎?
這種疑問,其實早在 20 世紀 80 年代就引起地理專家的關(guān)注。重慶西南師范大學的徐茂其教授在對大渡河支流南椏河考察后發(fā)現(xiàn),南椏河存在大量廣谷平川的殘遺景觀,而且尤其在菩薩崗埡口尤為壯觀。他認為,從野雞洞一帶古河道的延伸方向來看,安寧河在上新世末更新世初,河道應是由南向北流入大渡河的,后因菩薩崗東西向強烈隆起,強迫菩薩崗以南的安寧河水倒向南流入金沙江。
徐教授的發(fā)現(xiàn)讓人耳目一新,但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安寧河并非由南向北注入大渡河,而原本就與大渡河是同一條河流,安寧河谷是大渡河曾經(jīng)的舊河道。在地史的某個時期,大渡河由南椏河經(jīng)菩薩崗沿安寧河谷向南流,最后匯入金沙江。但由于菩薩崗東西向強烈隆起,成為分水嶺,將大渡河南北分開,北面的大渡河被迫向東切開大瓦山,流向四川盆地。而南邊的安寧河水量銳減,幾乎成為斷頭河,只好重新一路納聚細流,繼續(xù)向南流淌。這就是為什么安寧河水量較小,但安寧河谷卻十分寬闊的原因。而出現(xiàn)在菩薩崗一帶寬 3 ~ 4 千米的所謂古安寧河谷遺跡,其實是大渡河的古河道遺跡。厚達數(shù)十米的第四系松散堆積物,也是大渡河的杰作。
其實這絕非天方夜譚,科學家們早就在大渡河谷和安寧河谷發(fā)現(xiàn)昔格達組湖相沉積,這些沉積物北始于大渡河的瀘定一帶,南至攀枝花,呈南北向線形串珠狀分布,明顯它們之間曾經(jīng)是彼此貫通的湖泊。因此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孔屏博士在2009年便明確提出如下推斷:“古大渡河的大致流徑,它自丹巴以北向南,經(jīng)瀘定,在石棉附近連接南椏河谷,并越過拖烏山‘風口’,再接安寧河谷繼續(xù)向南,最后匯入古金沙江水系?!?
曾經(jīng)一直向南流的大渡河,在環(huán)境的變遷下,被迫向東尋找出口擁抱四川盆地,正是這一次轉(zhuǎn)折,才切開大瓦山的屏障,將一段絕世峽谷留在這里,讓我們驚嘆不已。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luò)出版服務(wù)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