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你是否渴望停下腳步,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與溫暖?《角落里的人》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能打開時光機,帶你重走藏在時光褶皺里的那些溫暖角落。
本書精準捕捉現(xiàn)代人“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半徑”的情感訴求。熬路通過細膩的水彩筆觸和生動的散文,精心選取一系列能傳達其內(nèi)心情感的“角落”進行創(chuàng)作,以“水彩×散文×實景”的獨特敘事方式,勾起夢境般的往昔場景與老物件背后所蘊含的集體記憶,用慢觀察的生活美學緩解焦慮,用懷舊而清新的畫面滿足對生活儀式感的追尋。這里沒有喧囂的快節(jié)奏,只有寫生時的光影流轉(zhuǎn)、室內(nèi)創(chuàng)作的細膩筆觸,以及行走隨筆的娓娓道來。
從被遺忘的角落,重獲感知美的超能力。
熬路
本名敖露,1982 年生于武漢,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于武漢理工大學,出版人、畫家,藝術(shù)碩士導師
出版著作有《角落 :熬路水彩舊畫》 《后八〇 :熬路水彩角落》《小書 :藝術(shù)筆記》
2018 年、2021 年先后舉辦個人畫展
作品獲“首屆中國水彩靜物畫展”最高獎、“第三屆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最高獎等國家級展覽獎項
葫蘆村 03
也知湖 43
鶴北山 89
土地湖 115
宜陵島 147
萬福村 177
安路村 235
后記 259
關(guān)于青蛙人 :戴著青蛙頭套的人,是活在角落的你我他。至于為什么選擇青蛙?是因為我喜歡夏天,青蛙一叫,夏天就來了。
關(guān)于寫生地圖 :我為每張寫生地圖取了名字,有的與形狀相關(guān),有的與特點有關(guān),標記的寫生路線實為畫面背后故事的線索——原來角落里普通的人和景,其實并不普通。
關(guān)于真實與虛擬 :在七張寫生地圖中所發(fā)生的故事都是真實的,這些入畫的景也都客觀存在,如果你感興趣,甚至可以找到這些地方 ;但它們也是虛擬的,碎片的繪畫時間成就了這些畫面,一山一島,兩湖三村,它們只存在于主觀世界中,屬于角落的人。
這本書,獻給所有在城市褶皺里尋找詩意的人。
從高樓大廈的縫隙,到老街巷陌的轉(zhuǎn)角,
熬路的水彩將那些容易被忽視的角落呈現(xiàn)在你的眼前。
它們是觀察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顯微鏡,
讓每個異鄉(xiāng)人都能在水彩氤氳中看見自己的城市倒影,并聆聽生活細碎與自我內(nèi)心進行深度對話。
7段藝術(shù)家歷經(jīng)4年的恣意行走與記錄,
以1 毫米的水彩筆觸穿透城市肌理。
每幅作品、每篇文字都是藝術(shù)家與城市進行對話的獨特切片,
帶著你在熟悉的生活舒適圈里,
讓藝術(shù)感知力肆意生長。
馬特綠道
去年夏天的荷葉已成殘枝,臥在池塘中,加上倒影后,形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菱形,不時有野鴨從中劃過。遠處的綠道有一排人工種植的柳樹,沒有風,所以像殺馬特的頭發(fā)一樣垂在那里。
我將眼睛半瞇著去梳理眼前這片雜亂的景,概括在速寫本上。如果這個畫面成功了,那么無論對這片貧瘠和荒蕪的景還是找各種理由去畫這片景的自己來說,都從這個過程中得到了解放。
從老地方“轉(zhuǎn)身”再來一張,對我來講已成習慣,但中間至少要間隔一周上班的時間,這樣也好,保留了足夠充沛的精力和新鮮感。上一張“轉(zhuǎn)身”畫的是一條通往也知湖邊的小路,與我坐的地方之間形成了一定的坡度,畫時處在背光面,夸張?zhí)幚硐驴沙尸F(xiàn)出河堤的感覺。
其實前景一片茂盛的草地細節(jié)更多,但畫到中途后被“堤”上的幾棵樹搶去了風頭,特別是左邊還未長葉的四棵弱小的樹苗,在萬物生長的壓力下,它們依然顯得自信,我用分叉的毛筆勾出了它們相互舞動的歡樂動態(tài)。時間夠用。
釣魚場
聽完交響樂,我繼續(xù)沿著湖邊往西走。這條路未設(shè)置單行線,寬度只夠走一輛車,再加上路邊停了許多釣魚人的電驢,導致經(jīng)常堵得紋絲不動。堵在這里的車輛默認了這是通往釣魚場的必經(jīng)之路,車內(nèi)的司機也有了釣魚的心態(tài),所以并不會像平時那樣大聲按喇叭。這個角度可遠觀剛才經(jīng)過有兔子和鵪鶉的半島,筆直的高鐵橋與臥在湖面上的房屋成就了一幅平行構(gòu)圖,房屋反射的陽光甚至比太陽本身更加刺眼。
此刻經(jīng)過一輛高鐵,速度看上去變緩慢了,《千與千尋》里的無臉男也許在這列車上吧。
走到西邊的一片湖灣,這里就是釣魚場,湖邊早已扎下了各種顏色的太陽傘。選擇一個能同時看見兩條鐵路的角度坐下來,每當右邊拉煤的老綠皮火車與左邊高鐵同時駛過時,再拿畫筆順便“指揮”一下,層次豐富的鐵路“和音”就出現(xiàn)了。
剛下完陣雨,天空和湖面被沖洗了一遍,湖水如鏡子般透亮、清晰,顏料盒里根本找不到符合這種純度的藍 ;不同造型的云像在自由泳,排著隊從我面前快速游過,只有用大號松鼠毛的筆濕畫才能捉住它們。這個完美的角度連畫了兩張都沒畫夠。
西瓜的記憶
關(guān)于西瓜的記憶其實就是關(guān)于夏天的記憶。
小時候,街邊賣的西瓜個頭都很大,粉綠色的表皮,很像冬瓜的質(zhì)感,特點是籽特別多,一口下去,光吐西瓜籽就要近半分鐘。
可以用蘭花指把西瓜籽先摳下來,很花時間,只有在看《西游記》時才有點耐心,從主題曲到正片這個時段可以把一塊西瓜兩面的籽摳完。
吃瓜大多不想吐籽,直接大口痛快吃完一整塊,但不能細嚼,嚼太重會把西瓜籽咬破,瞬間釋放苦澀,還會有一小片瓜子殼卡在牙縫里和剛剪完的手指甲里兩種情況同時出現(xiàn)的可能。
那時沒有冰箱,頭天沒吃完的半個瓜舍不得扔,將其泡在裝有涼水的搪瓷臉盆里,再拿防蚊蟲的罩子罩著,第二天繼續(xù)吃。拉肚子的風險是有的,但肯定不會承認是吃西瓜的原因。
西瓜皮切片后爆炒非常下飯,但前提是只炒自己吃剩的西瓜皮。
西瓜中間那一塊是給不銹鋼勺子準備的專有區(qū)域。聽聲音是選瓜的技巧之一,抱起西瓜輕輕拍一下,聲音清脆的是好瓜,發(fā)悶的是熟過頭的,但也有意外,比如《誤入小雷音》里黃梅老佛吃的那個瓜。
再后來覺得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在西瓜上切個小三角直接看生熟更靠譜,能切小三角就算“包開”,“包開”的西瓜攤生意會好很多。小三角通常沒多少籽,剛好一口吃完,然后再蓋回去。
現(xiàn)在買西瓜不需要“包開”了,可直接對半開、四開或者切成小塊裝盒,不同品種、大小,各種顏色的西瓜一應俱全,四季都有,西瓜不再是專屬于夏天的記憶了。
兔子和鵪鶉
院內(nèi)臨湖的一邊像座半島,兩座高鐵橋上不時有火車迎面駛來,排列整齊的橋墩站在湖中紋絲不動,在水中倒影的對比下顯得更加堅固。畫到一半,從草叢里竄出一只兔子,撐起雙腿看著我,口里還嚼著未吃完的草,看表是到飯點了,拿出一包餅干和它一起嚼了起來。
橋邊小屋內(nèi)的主人非常熱情,她搬了一把凳子,讓我坐在鐵路橋下畫。小屋門口打掃得很干凈,有一群鵪鶉在踱步,它們可以在籠子內(nèi)外自由進出,還有那只嚼著草的兔子,原來它也住這里?;疖噳哼^鐵軌的聲音很有規(guī)律,搭配上鵪鶉踱步和兔子吃草的聲音,不僅不覺得吵,竟還有在音樂廳聽交響樂的錯覺。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luò)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